孩子不尊重父母,父母必须改变。李凤霞,全国心理学秘书长,孩子不尊重父母,父母必须有所改变,为什么父母付出了一切却无法获得孩子的尊重和感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孩子不尊重父母,父母不懂得感恩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将孩子捧得太高,对孩子过于溺爱,甚至无底线地满足和纵容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没有任何尊重和敬畏之心,那么你就必须做出改变。

因为在孩子面前,你已经卑微到被忽视的程度。这种卑微会使你与孩子的沟通变得毫无意义,家庭教育也变得无关紧要。众所周知,观察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有教养。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那么他将来在人性方面也会面临考验。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你不知道如何解决,请留言,我将尽力帮助你。

参加眺望麦田读书会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们相继共读了很多本书。有南怀瑾老师的《廿一世纪的前言后语》,孙明霞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微革命”》,陶行知老师的《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一本书都各有特点,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文质老师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由于当时处于疫情期间,这本书我历时两个多月,前前后后的读了两遍,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他适合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所有人读。张文质老师用大量事例告诉我们,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也就是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能改变。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也必须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只有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父母的艰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中。

“我们做父母的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了吗?”“学习真的能改变家庭关系吗?”“我最想让我的孩子改变!”带着这样的困惑与期待,近三百名家长走进了卓越父母专业课常州站第六期课堂第二天。“人人都想变得有钱,可是我们身边除了一个金钱银行还有情感银行,你们平时往情感银行里存了什么呢?你们的情感银行里有多少存款呢?”柯建希导师笑着问大家。
实际上这些关系的经营都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孩子的外在成长环境。“孩子是环境的产物,”这些能够决定孩子性格的外在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塑造。“养鱼就是养水,养人就是养空气,”孩子每天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充满了和谐幸福温暖快乐的还是争吵冲突冰冷痛苦不断的?孩子的思想价值观、遇事的思维模式、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情绪的波动处理等等决定一个人幸福质量的因素都来源于这些关系中重要他人的耳濡目染。